中國一季度GDP增長6.7%,符合市場預期。但這一增速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.8%,且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增速。2015年全年GDP增速為6.9%,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在6.5%-7%之間。
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稱,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筑底跡象。短期中國經濟階段性可能呈現U型、W型,中長期走勢可能是近似的L型。用四句話16個字來概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:運行平穩、結構優化、亮點紛呈、好于預期。
他表示,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,一些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,穩中有進態勢持續。但必須看到,我國正處在轉型升級、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,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,下行壓力不容忽視。
初步核算,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58526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6.7%。
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8803億元,同比增長2.9%;第二產業增加值59510億元,增長5.8%;第三產業增加值90214億元,增長7.6%。
以2015年價格計算,今年一季度GDP增量為9851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222億元。
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向潛在增長率收斂,有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條件。中國需求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,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質量都在提升。
分析師:經濟短期企穩、二季度有望繼續回升 但風險猶存
海通宏觀姜超、顧瀟嘯評一季度GDP稱,經濟短期企穩,預測2季度經濟有望繼續回升。
1季度經濟低開高走,在地產、基建的強力拉升下,3月需求、生產均較1-2月大幅改善,預測2季度經濟有望繼續回升,通脹短期保持在溫和區間。
但經濟改善力度漸弱、美元加息和通脹上行三大風險未消,仍需居安思危。
二季度或迎來年內暖意最為濃厚的窗口期,而為下半年留有政策刺激空間仍為必要。
民生宏觀管清友、朱振鑫稱,經濟不是大反轉,也不是小反彈,而是中反彈,持續時間可能在1-2個季度。
這次反彈比2013-15年的幾次月度反彈要強,持續時間可能在1-2個季度,核心動力是基建投資王者歸來。但比2009年的反彈要弱,畢竟不是大規模刺激,而是中刺激。
中泰宏觀稱,預計經濟小周期將持續至今年三季度,二季度或迎來年內最佳窗口期。
經濟真正的內生回暖仍需觀察居民消費與制造業增長,目前來看內生動力仍弱于政策力量。預計這一波經濟小周期將持續至今年三季度,上半年經濟回升強勁,通脹壓力隨著食品價格的回落而暫緩,海外經濟體增長低迷,為匯率與貨幣政策留下充分空間。
高層頻頻吹風
在GDP數據公布前夕,高層頻頻吹風稱一季度經濟好于預期,能實現“開門紅”。
央行副行長易綱隔夜在華盛頓參加IMF春季會議間隙表示,他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6.5%-7%很有信心。從第一季度數據、用電量等指標來看,中國經濟“相當強勁”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稱,中國一季度經濟指標出現較多向好變化,總體形勢好于預期。
發改委本周發布會上稱中國一季度經濟實現開門紅是“實事求是、有充分依據的”,其新聞發言人用六個“升”闡述好的方向和積極變化:
投資增速有所回升,價格水平有所回升,企業利潤由降轉升,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明顯回升,財政收入增速回升,以及市場預期有所回升。
宏觀數據回暖
從宏觀數據來看,經濟企穩不斷得到驗證。以下是華爾街見聞總結的近期公布的經濟指標:
3月制造業PMI為50.2,自2015年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;3月PPI環比上漲0.5%,是2014年1月以來首次轉正;
2、3月CPI同比均上漲2.3%,其中3月通脹水平低于預期,滯脹短期證偽;
前2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4.8%,為去年6月以來首次月度正增長;
3月出口暴增逾10%,進口降幅大幅縮窄。
1-3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0.7%,預期10.4%,1-2月10.2%。
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.5%,預期10.4%。1-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10.3%,預期10.2%,1-2月10.2%。
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.8%,預期5.9%。 1-3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5.8%,預期5.5%,1-2月5.4%。